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村的简陋民房中,聚居着一群上班无岗或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为“蚁族”。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校集中的城市,所谓“蚁族”群体数量越来越大,他们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许多人无“三险”和劳动合同,处于“半失业、低收入”状态。“蚁族”构成中,有城市待业青年,也有农民工,但最受关注的是未就业或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蚁族”现象折射出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引起了民主党派中央的高度关注。
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
【声音】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而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仍有数百万人。
【回应】民盟中央提案认为,一些高校本身定位不准和社会评价体系错位,导致专业设置趋同、缺少特色和优势、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招生沿袭计划经济模式,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企业参与,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业却又是市场选择,导致大学进口、出口两张皮,造成大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企业又难以从中选拔出所需实用型人才的两难境地。近10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学生就业却每况愈下,深层原因在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密集型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建议】民盟中央建议,将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内涵建设、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理顺招生、培养、就业的关系。大力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切实落实“非公36条”政策,鼓励大学生在中小、民营企业就业,把吸纳大学生就业作为企业评价指标,企业接受大学生达到一定数量和比例可享受财税补贴、贷款政府担保或贴息等优惠。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声音】去年7月,某政法大学毕业生赵冬冬在天涯社区上发帖称,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就替他与西安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他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一时间,“被就业”这一词汇蹿红网络,矛头直指虚高的高校就业率。
【回应】致公党中央提案认为,目前,最直接、也最容易取得直接实效的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办法,就是从高校学生和高校两方面着手,从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从高校办学面向市场出发,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实际就业率。
【建议】致公党中央提出,在普通高校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开展“双证”教育活动同时,把大学生社会实习规模化、制度化。把大学生暑期实习作为一个长期制度,政府应出台一些鼓励政策,促进企业与社会提供大学生寒暑假实习或勤工俭学的机会,把这一活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设立大学生寒暑假实习保险补助机制,减少接收实习单位的顾虑,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对参加实习的学生给一定的学分。
促进自主创业
【声音】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我国高校毕业生中8.6%有创业意愿,但2004—2008年,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实际创业的人数不超过2万人,不及毕业生总数的0.5%。
【回应】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提出,目前,国家出台的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是针对毕业后回原籍并正式登记失业的毕业生的,这将多数有创业意愿的应届毕业生都排除在扶持政策之外,许多留在大城市创业的毕业生不仅难以享受到创业扶持政策,而且由于落不了户,连起码的“市民待遇”也难获得;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分割往往导致政策难以落实;高校对学生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建议】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应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认识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重要性,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建立部际之间的有效协作机制,特别是要在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制度。从中央财政中专列一笔资金,或从就业促进专项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财政拨款和社会资金建立国家及地方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天使基金”;出台针对全体高校毕业生的税收减免政策;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和服务工作。
重视农村毕业生
【声音】有学者认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的背景下,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困境不仅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极大影响,其对农村教育、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负面影响也已渐渐显现。
【回应】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给予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政府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对就业困难的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搭建专门的就业服务平台。着眼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学有所成的农村大学生回农村就业、创业。
【建议】民革中央提出,加大宣传,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帮助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如引导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开拓就业渠道。高校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农村生源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理性设计职业规划。全社会共同帮助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转变。 |